讀書心得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Counselling for Toads

Post image

這本書借用童話故事 [ 柳林中的風聲 ] ,以類似後傳的形式,延伸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蒼鷺的過程,先了解故事背景我覺得很重要,因為光看到前兩章,我忍不住想,是影射嗎?讓蛤蟆先生心情很憂鬱的三個朋友剛好都是鼠輩 ( 後來查一下,三種都是不同科,唯一共同點都是哺乳類 )。

這是一本以故事方式來解釋心理學分析法的書籍,書中使用 Transactional Analysis 溝通分析法,透過章節的推延讓蛤蟆先生明白對外在事件的反應全來自三種自我狀態的反射,開頭的前幾章心理醫生蒼鷺跟蛤蟆先生強調:

  1. 必須是自己想要看心理醫生,不是因為朋友希望、朋友叫他這麼做。
  2. 心理醫生也無法直接告訴你:[ 怎麼做 ],而是兩個人一起合作去讓委託人更了解自己。

先讓讀者了解心理諮商的動機與目的,後面章節逐步引導蛤蟆先生了解,面對事情第一時間先顯現的反應是屬於什麼狀態,釐清直覺外顯的自我是基於成長過程中持續接收到他人情緒而導致 ( 以蛤蟆先生為例,就是父母對待他的態度 ),進一步去學習有意識地以成人的自我面對生活。

溝通分析法認為,我們每個人都同時共存三種狀態,分別為兒童、成人、父母 (Child, Adult, Parent),找到一個影片將這三種狀態解釋得很易懂,合併一起寫到讀書心得,極具警惕性。

三種狀態如果都只用一個字代表:

兒童 Child 的自我:Felt 感受,

表現: 哭泣、生氣、大笑、翻白眼、竊笑、抱怨、聳肩、取笑、摀著嘴悄悄話,扭捏、搶話
使用的語言: 我希望、我想要、我不知道、我不在乎、不,又來了、我就是這麼倒楣、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絕讚

成人 Adult 的自我:Thought 思考,

表現: 專注、感興趣、直白、歪頭傾聽、不卑不亢,
使用的語言: 為什麼、什麼、如何、誰、哪裡、何時、多少、怎麼說

父母 Parent 的自我:Taught 教導,

表現: 生氣或不耐煩的肢體語言,指手畫腳居高臨下的態度,
使用的語言: 總是、不可以、最後一次!批判性字眼、盛氣凌人、裝腔作勢

以上這些,是不是感到眼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三種自我天天都會出現,理想的狀況是,所有的成人都用成人的自我來相處,爭執會大幅降低,不必要的誤會可以大幅度避免,但明顯是不可能,透過上述清單,對於分析自己當下的反應是什麼很有幫助,了解才有機會自我調整。

參考影片:
Transactional Analysis - Dr. Para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IuXG8AN9Y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