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 紀錄片記錄生命中重要的事、簡單就是潮兩部紀錄片觀後感

Post image

幾年前曾試著觀賞2016年的極簡主義紀錄片Minimalism: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2016) ,當時無法順利看完,覺得內容很悶,這個月才注意到多了2021年版,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 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2021)主軸比較單純,圍繞兩位作者的過去與他們試著極簡的經歷,以虛擬過去情境的方式取代純口述,較能引導人去了解,而且會發現相較於2016年版更圓融折衷,看完Less is now簡單就是潮,回頭再去看2016極簡主義會更能了解作者想推廣的生活方式。

極簡主義兩名作者都出生在貧窮的家庭裡,母親都有濫用藥物的狀況,印象中童年的家裡也都是擁擠永遠充滿雜物的狀態。

童年時的雜亂,有時是因為當你貧窮時,有人給你任何東西,你都會收下,即使那些東西你並不需要,而且只會造成擁擠無法增加價值。

成人時的雜亂,或許部分可能是因為過去的貧窮經驗,加上當今廣告與社會的氛圍,很容易引導人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只有擁有某種物品才能讓我們看起來更好更完整,個人定位不是根據他所做的事情,而是他所擁有的東西。

Joshua, 在大公司管理41家分店,某天忙到昏天地暗時發現多通未接來電,其中一通是很久沒碰面的母親來電,醫生告知她得了肺癌第四期,母親癌症過世後,在整理遺物時他發現他的母親將驚人數量的雜物塞滿小公寓,65年來囤積的各種物品,原本他也打算跟他母親一樣,叫最大的搬家卡車,將所有遺物搬回自己的住所,但在母親遺物中發現超過20幾年沒拆封過的四個紙箱,塞滿Joshua小學時的作業、考卷,他突然明白,對人的依附關係,會擴張到物品上,母親將這些東西,視為保存一部分Joshua的童年,可是這些東西這些年從沒有拿出來看過,這並不代表童年模樣的記憶就不存在母親的心中,想通這點,他選擇處理掉大部分的遺物,只帶回幾件小東西回家,當你擁有的東西很多時,你常常會忽略它,但當你只擁有一兩件時,你似乎會更加能欣賞它的獨特。

同一年他遭逢離婚,在媽媽過世後8個月,他刻意捨棄90%的個人雜物,搬出原本的家,他理解到自己反而更自由沒有負擔,他生活在一個沒有雜亂的地方,擁有的不多,但是每樣物品都有其功能價值或帶來極大的喜悅,他有更多時間與空間陪伴重要的人,而不是再留下遺憾。

Ryan,曾經以為擁有各種奢華物品才能稱得上是成功的人,多年來過著月光族生活,喜歡快速解決問題,他看到Joshua的改變很羨慕,但是覺得速度太慢,他的方式是將自己所有的物品打包 (戲稱打包派對Packing Party),好像要搬家一樣,依照原本放置的位置,清楚標示在紙箱外,像是垃圾抽屜 一號、客廳、廚房用具、七號垃圾抽屜等,接下來21天只拿出會用到的物品,三個禮拜過去,有八成的物品還裝在箱子裡,他甚至不記得箱子裡面是什麼,過去10年努力工作掙來的,就是一個又一個堆疊起來的箱子,他選擇將所有東西捐出去,不再讓自己對於好生活的想法,取決於外在的刺激。

2016年極簡主義紀錄片,除了極簡、還包含社會議題與環保議題,比較尖銳直接,部分討論到快時尚與依賴藥物問題。

以前人與人的比較,可能是差不多背景的鄰居朋友親戚,但是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出現所謂的[群體垂直整合vertical expansion of our reference group],比較的對象甚至是根本與自己生活沒有交集的任何名人網紅,以至於今日的我們有比以往更甚的壓力與不滿足

注意力本來就是一個人最珍貴也最稀少的能力,社群媒體的轟炸下讓我們太了解鄰居朋友或任何阿貓阿狗的狀況,比較心態更甚以往,我們的注意力被剝奪,不小心就會拿自己的生活跟別人比較,極簡幫助我們找回自己的重心,而不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外在刺激遊走。

有人會認為極簡是給單身者或沒有小孩的家庭的特權,紀錄片中有一個家庭,父親、兒子可以捨棄很多東西,母親只能捨棄部分,而七歲的女兒則是眼前的任何東西都想收集,父親講得很中肯,過程中妥協是必要的,因為孩子不只從父母身上檢視生活,也會從別人身上學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消費觀念,不用強迫,理解並且學習,畢竟所有的一切始終是為了全家可以更好的生活為前題,關於有孩子的家庭,非常推薦參考Netflix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第一季第一集與幼兒一起整理

我也很能體會極簡主義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2016)點出的這個購物前真的應該再想想的點:

斷捨離,你會發現最大的秘密是,
些我們捨棄掉的大量物品,其實我們真的都不會想念。

擁有更少的物品,你就會自然地讓它們擁有更多功能。

簡單就是潮片尾有個小實驗,有興趣的可以嘗試:

從小地方開始,從一個標的開始,像是衣櫥、倉庫、櫥櫃或者書桌,一個你能沒有壓力當天完成的小地方,每天丟棄一個東西,連續30天,30天後通常你會發現自己捨棄了超過30件雜物,而且會越來越上手。

我們想要完整、想要滿足感,但是追求的方向卻是不斷地用外在的物品來填補,無用之物其實也是累積壓力徒增困擾,極簡不是空無一物,不是都不消費,而是一種刻意養成的生活方式,只擁有會使用且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價值的事物。


官方預告片

You May Also Like